丽水地区丧葬文化习俗
今年以来,浙江省丽水市殡仪馆以打造“慈孝处州(丽水古称处州)”、建设“清廉丽水”为契机,结合殡仪服务特点,建设孝文化长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实行阳光服务转变殡仪服务行风,推行文明治丧助推乡风文明,服务水平不断提升。
建孝文化长廊,打造慈孝宣传新阵地
2018年初,丽水市殡仪馆以打造“慈孝处州”为契机,组织人员考察各地殡仪馆环境营造,编写孝文化内容,制订孝文化长廊建设项目方案。市民政局将建设项目列入了全市民政系统“抓点示范”项目重点推进。9月,历时半年多的孝文化长廊项目建成投入使用。长廊由百孝篇、孝文化篇、传统二十四孝篇、新二十四孝篇四部分组成,以祥云、仙鹤等元素构成的孝文化宣传栏古典雅致,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孝文化主题。自孝文化长廊建成以来,治丧群众经常驻足赏析评议,孝文化在群众中口口相传,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群众慈孝价值观,殡仪馆成为特色孝文化教育传播基地。
工作人员拒收红包,建设清廉服务好行风
丽水市殡仪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引进殡仪服务公司在馆内开展个性化殡仪服务。社会资本介入殡仪服务,破除了馆内殡仪服务的市场垄断,改变了传统的靠丧葬用品销售赚取差价牟取利润的经营模式,改变了殡仪服务行业政府包办绩效不高的不良形象,推动了殡仪服务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服务转变。严格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,严谨有序的服务流程,锻造出了优质文明的殡仪服务,深受群众欢迎。
丽水市殡仪馆定期组织开展殡仪文化、职业道德教育培训,严禁工作人员收受香烟、红包等馈赠的不正之风,并开展电话、问卷调查等满意度回访。被投诉的一律扣发奖金,发现吃拿卡要的严肃处理,发现收受红包的一律辞退,对拒收红包的予以奖励。经过持之以恒地狠抓行风建设,工作人员纪律意识、规矩意识持续增强,彻底纠治了发生在群众身边、习以为常的殡仪服务不正之风。群众对殡仪馆清廉的行风、优质的服务满意率达100%。
倡导文明节俭治丧,重塑殡葬改革新风尚
为推行集中治丧,消除丧事扰民的现象,丽水市殡仪馆建成了11间守灵房。守灵房布置得庄重典雅,成了群众集中治丧守灵尽孝的首选场所。馆内严格实行文明治丧管理,禁止燃放鞭炮、焚烧遗物、吹奏哀乐、抛撒纸钱等。一方面节约了群众丧葬成本,鼓励群众在生前尽孝;另一方面,也摒弃了丧葬陋习,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治丧环境。
清明节期间,市殡仪馆还组织开展免费的“暖清明”祭祖服务。在庄重的哀乐声中,殡仪服务员诵读祭文,家属捧出亲人骨灰,缓步走入守灵馆,擦拭、献花、敬茶,向先人表达追思之情。群众对此项服务感到非常满意,认为既传承了传统的孝道文化,又弘扬了文明节俭的治丧新风。
接娘家
是浙江丽水地区畲族的丧葬风俗。当稍上年纪的妇女死后,家人要通知其娘家人来吊唁。来人多是其兄或其弟。如果来人是长者,不戴孝帽,如果是死者的弟弟,则穿孝衣。娘家人来时,在村外放鞭炮。这时孝子孝孙们拿香,按长幼依次跑在门外迎接。娘家人第一个过来时,收拿跪者手中的香,第二人将他们扶起来。有的地方还要“拾娘家”,即两人手臂相交,其舅坐在上面,抬进屋,孝子跪在灵台后,娘家人进门后,先向外拜三拜,表示接他家的香火,再向里拜三拜,表示把娘家的祖宗安放在这里,再拜棺和灵位。
大葬、小葬
历史上畲族曾盛行火葬,有的地区则实行火葬。葬前请风水先生选择地穴后打洞,把棺木滑入洞内。外筑坟头墓碑,谓之大葬。若是墓穴风水不合,则另择它地,两三年后择吉日起棺,拾骨骸盛于陶瓷之中另葬。立墓碑,谓之小葬,即二次埋葬。
焚烧入罐
这是畲族的传统丧葬风俗。历史上畲族曾盛行火葬,人死,则停棺于野外,经数年后,举行火化,将其灰烬贮瓶内,埋入土中。据《闽桥酋轩录》记载:'人死刳木纳尸。其中多长,辟相击节,主丧者盘旋四舞,乃焚木拾骨,置诸罐,浮葬林麓间,将徒则取以去。
功德
《建德县志》记载畲族的丧葬仪式。“重做功德,门竖一幡,上书死者姓名,灵前杂列鸡黍,畲妇七、八围棺坐哭,用麻干为方格,高阔尺许,外湖以纸,中置纸绽,名之曰库,非持竹鞭甑,且鞭且祝曰:阿娘气平平上,或曰阿爷气平平上,或曰孝子饭。”又说:“治丧时必请祭祖者八人穿青红各色祭衣,在死者灵前嘴诵,或祖先前歌舞,名曰功德。未作功德则不得葬,葬则认为不吉。”
进行土葬的畲族地区,还有请斋公念经起度做功德。或一两日,多至七日。
送葬后还要做“头七”、“二七”、以至“七七”四十九日的祭扫活动。
看了以上文章的用户正在看:
- 23日成都老人下葬都有哪些讲究?
- 22日成都殡葬一条龙服务都包含什么?
- 19日老年下葬都有哪些讲究?需要注意什么?
- 16日迁坟的讲究是什么?一起来了解下
- 15日老坟修建需要注意什么?
- 29日成都殡葬文化有哪些?一起来了解下
- 21日成都墓地文化都包含什么?
- 28日殡葬改革惠民生 移风易俗气象新
- 24日祭地
- 24日祭天
文章来自: http://www.scgongmu.cn/wenhua/224.html